欢迎来到铭廷快讯网

铭廷快讯网

【云南十佳社区民警】董志春:基诺百姓眼中的“老董叔”

时间:2024-03-28 18:02:19 出处:知识阅读(143)

  基诺族是我国最后一个被确认的少数民族,新中国成立后,云南眼中基诺族从原始部落直接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佳社警董基诺一路相守全国仅2万余人的区民基诺族主要聚居在623平方公里基诺山乡。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公安局基诺山派出所的志春社区民警董志春,就是百姓一位地地道道的基诺族。

  今年59岁的老董叔董志春,曾驻守在我国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云南眼中战场上,也参与了直过民族基诺族从“最后定族”到“整族脱贫”的佳社警董基诺历史性跨越,他是区民基诺百姓心中的好警察——老董叔,也是志春公安机关社区民警中的“老革命”。

  “再难!百姓我也要攻克它”

  董志春参加公安工作就被分到基诺山派出所,老董叔刚成立不久的云南眼中派出所只有1名老特派员负责,三个人的佳社警董基诺派出所里,他是最年轻的民警,社区、户籍、一路相守办案、接处警……他都得干。

  老董叔说“与军营里不同,派出所工作千头万绪,东家长、西家短,最让我头疼的还是文字工作,我们基诺族本来就是直过民族,我本人汉语文化程度低,从做笔录到写报告,对我来说异常困难”。

  工作难,但老董叔“笨人有笨方法”,他踏踏实实扎进辖区,挨家挨户了解情况做笔记。日积月累,详细掌握了基诺辖区7个村委会,46个自然村内几乎所有人家的基本情况。

  他积极学习宣传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老百姓有什么难题就来找他,有什么情况也反应给他,他成为了辖区活地图和社情民意情报员。

  “50公里外有村民闹矛盾了,我们驱车赶到现场调解还不如老董叔打个电话,他和百姓之间的良好关系,为我们解决了不少麻烦。他人熟地熟情况熟,派出所所长换了13任,大事小事都离不开他”。基诺派出所副所长谢家攀说道。

  “不管是‘致富枪’,还是‘陪葬品’,你这枪我收定了!”

  1987年8月,“咚……咚……咚……”造型如同太阳一般基诺大鼓被敲响,鼓声厚重而悠扬,基诺山洛特一队寨子与洛特老寨的村民相约到山上举行传统围猎活动,鼓声响起,成年男子们各个拿上火药枪,纷纷想在这场围猎中打最多

董志春工作场景 省公安厅 供图

的猎物,做最荣耀的人物。大家屏气凝神、步履谨慎、眼观八方、耳听四路,已有枪声响起,还没看到猎物的人愈发紧张。

  “呯”一声巨大的枪声响彻雨林,鸟儿受惊四起。开枪的男子兴奋地跑上前去查看,然而,躺在他面前的不是猎物,而是一同参加围猎的村民。

  接到报警后,董志春立马联系了医护人员一同前去查看伤者,但由于伤情过重,该村民不幸离世。这样的事在基诺山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为避免悲剧再次发生,董志春想到要管控、收缴基诺百姓的枪支。但谈何容易,当时基诺山基本每家每户都有两、三支火药枪,他们依靠火药枪打猎吃饭,还有用火药枪陪葬的习俗。

  董志春深知要让群众改变观念,必须得自己先带头,他开始从亲友“下手”,在亲友的带动下,一支、两支……村民们自发交上来的枪支越来越多。

  在全国公安机关大力开展缉枪治爆专项行动后,董志春天天往老百姓家中跑。一村民说:“老董叔一遍又一遍地来找、来说,我们一杆枪都藏不住。”随着法律知识的普及,一部分被董志春说服的百姓开始反过来帮助他,只要发现谁家还有枪,都会第一时间通知他。

  现在的基诺山再也听不到火药枪声响起,百姓们一改围猎习俗,在国家精准脱贫及乡村振兴战略拉动下,有的做起了茶叶生意,有的做起了旅游产业。

董志春工作场景 省公安厅 供图

  “我的根在基诺山,我希望基诺乡亲们都能奔小康!”

  2019年是基诺族定族40周年,也是基诺族实现“整族脱贫”的一年,而这其中,董志春的社区工作可谓是功不可没,他为扶贫工作组提供真实有效的贫困户信息,筑牢了精准扶贫的基础,他着力解决无户口人员落户问题,让基诺村民切实享受到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帮扶。

  曾经的基诺族群众并没有把户口当做一件大事,很多人甚至到了结婚时,才知道还有“户口”这一说。

  1995年,董志春在工作时发现,八朵村仍有四位村民没有户口,他立即告诉村民们去景洪办理户口,否则,很多补贴落实不了。可村民们没有车,也从没去过50公里外的景洪市,董志春二话不说,立即开车将村民们带到景洪办理户口,一趟又一趟的带着村民们办程序,走流程。当知道村民们家庭贫困时,他又向上级反映,为村民们免去了办理户口的费用。

  2004年,当董志春在走访时了解到,村里有一个叫杰泽(化名)的残疾人现在村外的草棚里待着,无依无靠,也没有固定的住所。董志春立即找到杰泽,经了解,杰泽原是巴卡老寨的人,到巴洒二队当上门女婿,不曾想,夫妻二人分开了,巴洒二队和杰泽原先的村寨都认为他已经不是本村的人。

  一时间,杰泽没有了居住的地方,户口落不了,还是个残疾人。看着无人收留的杰泽,董志春便先把他带回派出所里,当务之急是先把杰泽的户口落了。经过百般打听,董志春将杰泽带到了综合厂,他和厂长商量着给杰泽一个力所能及的工作和一个可以遮风避雨的地方。经过多次协调,杰泽不仅有了一份工作,还有了一个“家”和一本实实在在的户口簿。

  35年来,董志春前后走访了24500余户群众,平均每年700—800户,记录民情社意的笔记本先后用了74本,劝说孩子上学,为贫困户募捐,为家庭困难群众申请免费办证等他都得管,这是因为老百姓信赖他。

  云南网记者 赵岗

分享到: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和图片整理于网络,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友情链接: